你的位置:首页 > 学习园地 > 文艺天地

浙皖游记二、蒋氏故里 (二)、丰镐房

2012年10月2日
字体:
打印本页 浏览:

丰镐房之素居

老蒋的祖居为丰房。旧时溪口有传统习俗,祖房立名力求古雅。蒋氏父辈兄弟二人,蒋肇海无子,蒋肇聪生介卿、介石二子,乃以介卿过继给肇海,为夏房;蒋介石继承周房。蒋介石之弟瑞青出世后,周房又一分为二,名丰房、镐房,乃取周文王建都丰邑、周武王建都镐京之意。弟弟夭亡后,老蒋独撑门面,合称丰镐房。丰镐都是西周京城,故址在今西安附近。以“丰镐房”命名,乃是老蒋向邑人表明:蒋氏昆仲之源,源自周代。此乃“丰镐房”的由来。有说蒋介石很早就有帝王思想,但取名丰房时,老蒋还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屁孩儿,这个年纪就有帝王思想,未免也太抬举他了吧!纯系后人牵强附会!

丰镐房位于今武岭路西段,坐北朝南,临街而筑。是蒋介石、蒋经国父子故

居。房号 “丰镐”,宅名“素居”。

丰镐房之窄手楼梯

蒋介石故居丰镐房

旧居在1 9 2 5 - 1 9 2 8 年作为禽孝区立小学用,1 9 2 9年改为武岭学校校舍。1 9 3 5 年,蒋介石扩建丰镐房,建成大小房屋4 9 间,占地 4 8 0 0平方米,建筑面积1 8 5 0 平方米。整体布局,前厅后堂, 两厢走廊,楼轩相接,廊庑回环。前厅楼房3间。楼上是毛氏诵经处;楼下中间过道,两旁为帐房和接待室。后堂3间高顶平房,中间“报本堂”为祭祖、拜天处,西厢房是毛氏用房,东厢房为住所。报本堂以东小楼是佣人住处,西平房供接待亲友用。西厢房西面有两间一弄独立小楼,楼上过道与西厢房相连。

丰镐房院内房屋,雕梁画栋,屋顶正中彩塑“三星高照”及“双龙抢珠”等。廊壁、柱头浮雕“文王求贤”、“龙凤呈祥”、“精忠报国”等图。“报本堂”匾额由吴敬恒所书,两边柱上楹联“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,光前裕后所望孝子贤孙”,系蒋介石手迹。堂前悬红底金字匾额一方,上书“寓理帅气”,系1 9 4 9 年蒋介石为长子经国4 0 岁生日所书。

19391212,小蒋母亲即在丰镐房后院离厨房不远处罹难!

厨房窗户钢筋被炸断,证据仍历历在目。

日本飞机炸毁丰镐房厨房窗户钢筋

参观丰镐房,让我震憾的只有一件事。

丰镐房院落并不方正,进门处缺了一角。1 9 3 5 年,九五之尊的蒋介石扩建丰镐房,附近其他邻居都搬走了,只有与老蒋儿时的光屁股朋友的周姓发小不愿搬。地方官员百般施压,这位周同志死活不听,并扬言称:“瑞元(老蒋小名)现在当了皇帝,如果他要我搬,我就搬,但他必须亲自对我讲”。在南京做“皇帝”的老蒋得知此事,反而把那些想讨好自己的地方官臭骂了一顿,并发出 “迁不迁由他去,不要伤了邻里和气”的最高指示。“丰镐房”也因此被逼凹进去了一只角。

七十多年过去了,这个被称为“民国第一牛钉子户”的周姓人家,现在仍打着“蒋氏邻居周顺房饼店”的招牌,还钉在那里做他的买卖。

我相信导游这段解说词,并非捏造,应当有一定的根据,丰镐房进门处的构造,就是最好的证明!

这不得不让人唏嘘再三:1935年的老蒋,地位已如日中天,他要扩建祖居,竟然遇上了民国第一钉子户!而老蒋竟然莫奈其何,更准确地说是不想去奈何!

我想:如果当时有城管呢?或者有房地产开发商呢?情况又会如何?游客现在还能看到挂着“蒋氏邻居周顺房饼店”招牌周氏老屋吗??

请看官稍稍屏住呼吸,闭目沉思,想象一下:今天的中国大地上,不用说是国家元首要扩建祖房,只要是一个不入官品的乡镇领导想营建私房,只要是某个房地产开发商想要圈地赚钱,你一介草民做做钉子户试试看,结局会如何光荣?!被停水停电,让你回到旧石器时代?被挖成孤岛,让你只能坐直升机或热气球出入?被从天而降的满屋子的毒蛇咬死?或者干脆被挖掘机连人带房一并铲除?当然最好是请你浇满汽油自焚!……;……;这一幕幕人间惨剧,不是经常在神州大地上演吗?

如果钉子户们在拆迁问题,遇上当地书记、市长“十分客气”地对你说:“谁影响XX发展一阵子,我影响他一辈子!”应当算是幸运星了,因为至少还有可能保住你的小命!……;……;这一句句经典名言,不仍然尚在中国大地到处书写吗??

我唯有呵斥老蒋太软弱无能,治国无方!1949年他丢了大好河山,落得个偏安一隅的下场,看来真是罪有应得!!

有好事者称:正因为这位“钉子户”破坏了祖宅风水,后来老蒋只好逃到台湾安身立命,而台湾正好位居大陆东南角。信然!谁让他位居九五之尊,面对一个小小的钉子户,却如此无能为力呢?足见蒋氏只有“妇人之仁”,难以干成大事!

(三)玉泰盐铺

从丰镐房西行数百步,即到老蒋的出生地玉泰盐铺。这里才真正称得上蒋氏故居,因为老蒋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。

玉泰盐铺也称为清庐,分上下两层,楼下是盐铺,老蒋父亲蒋肇聪在这里以卖食盐、兼营粮食养家糊口。

盐铺为老蒋祖父1871开设,后由聪继承。1887农历915日,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。老蒋出生的这张床,造型倒也简单,并未雕龙画凤。奇特之处在于游客看到中间有“被褥”,其实那不是真正的被褥,而是床铺的上下层。据称旧时男人的妻妾,妻子为老大,故睡最高层,男人睡中层,妾则睡最下层。呵呵,看来旧时的男人真是“醉入花丛宿”!

看到这张床铺,我又想起《阿Q正传》中的阿Q先生,梦想参加“柿油党”后,就可得到“秀才娘子的宁式床”。是否就是这种床铺??宁式床者,宁波所产之床也。奉化正属宁波管辖。我揣测,阿Q之意不在床,而在床中之娘子也!

去世后兄弟分家,盐铺归蒋介石胞兄介卿经营1919年,介卿外出事,盐铺关闭

玉泰盐铺现房三,平房三,以及房、所等附建筑。存建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。大门为石砌框架,门额清庐”二字,大西刻着介石题写的“玉泰盐铺原址”。

玉泰盐铺

(四)、蒋母墓道

参观完玉泰盐铺,时钟指向正午12时,外面太阳火辣辣的。同仁们对是否参观蒋母墓道意见不统一,导游也想偷懒,诡称墓道山路崎岖难行,故意征求民意。我坚持称“即来之,则看之,不能虚此一行”。多数同仁亦同意前往参观。于是,我们一行10余人前往蒋母墓地,还有三四人则在蒋氏故居前之剡溪戏水。

老蒋生母王采玉,祖籍奉化葛竹村,离溪口约28公里。18866月,23岁的王采玉来到了溪口做了45岁的蒋肇聪的继室。八字先生生预言她“日后必生贵子”,果然生下了蒋介石这个头号枭雄。19216月,老夫人去世,享年57岁。老蒋请了风水先生四处勘察坟地。因为蒋母生前曾表示“要葬在佛的怀抱里”,最后选中了溪口北约15公里的白岩山中段北面的一小块平地,据说这是“弥勒佛的肚脐眼儿”。

湖南有句俗话:“葬在龙头出天子,葬在龙尾出宰相”。是耶非耶?那么,葬在佛肚呢?

蒋母墓在溪口镇西面约1公里的翠屏山腰。从公路下车数十步,即进入墓道入口处。矗有一石碑坊,有三道门,上刻“蒋母墓道”。墓道由卵石铺成,路面尚宽,依梯坡而筑,据有600多米长。

走了约200米,即到下轿(马)亭,呈方形,导游说过亭后山道渐陡,轿马不能上,须拾级而登。

其实不然,蒋氏为了表现对母亲的尊重,每次谒墓时都在此下轿,再步行前往。久而久之,即成“下轿亭”。记得西汉时期,汉武帝之重臣董仲舒墓道前,也有“下马岭”,就是汉武帝祭祀董氏时下马的地方,以示对这位大臣的尊重。唐代白居易有诗“自言本是京城女,家在吓蟆岭下住”,“ 吓蟆岭”即下马岭之讹。

上行300米左右即是墓庐—慈庵。1923,为纪念蒋母60冥寿而建。1930年改建,平屋5间,侧屋6间。主房中堂挂蒋母王采玉遗像,下有汪清卫题字:“蒋老伯母遗像,世愚侄汪兆铭”。正中立一石碑,正反两面均有碑文。正面为谭延所书《孙大总统祭蒋大夫人文》;后面是“孤哀子蒋中正泣述”的《哭母文》及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慰劳蒋总司令文》等石刻,分别由谭延、于右任所书。还有胡汉民题字墓诗、谭延所题的“蒋太夫人像赞”、林森挽辞等。

1937年初,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乡养伤,下榻于此;1949年下野回乡时,也下榻于此。以示不忘母亲,谨守墓园之意。

出“慈庵”,复行数十步,即八角亭,又名孝子亭。蒋氏杀人无数,但侍母亲至孝。在祖居丰镐房有专为其母亲修建的窄小扶梯,双手均可扶持上梯。孝子亭也是供其母亲小憩之地。老蒋认为,母亲虽死,但其魂魄会常回家看看,为了怕母亲“行走”太累和上楼不方便,故在母亲病逝后,专门修建了这两处建筑。现在,孝子亭成为谒墓者歇脚之处所。

从“孝子亭”前行,右转数十米,有方形与圆形水池各一,是为方圆池。据风水先生称,蒋母墓地缺水,故老蒋授意修建方圆池蓄水,以应“润东燥西”的堪舆之说。

方圆池西行十数步,即是蒋母墓地。

墓穴坐南朝北,圆椅形,块石水泥嵌砌。墓碣立于1921年,墓碑横刻“蒋母之墓”,系孙中山所书。上端扇形栏刻“壶范足式”(壶音Kun)。两旁石狮相对,左右石柱刻有老自撰对联:"祸及贤慈,当日顽梗悔已晚""愧为逆子,终身沉痛恨靡涯",系张静江所书。

墓前为方形拜坛,有扶拦及望柱,望柱头刻有荷花图案,再前为圆形拜坛,面积颇大,可供二三十人并列行礼。

蒋母墓道

墓前正中的浮雕石板,刻有凤凰与翠竹图案,雕刻精致。翠竹的一枝一叶,凤凰的一羽一毛,均清晰可见,栩栩如生。

导游说:这幅凤凰与翠竹图样,其意指蒋母是从葛竹村飞出去的金凤凰。五棵竹子,寓意五个子女,单独的一个已断,是最早夭折的。

1949年元月老蒋下野隐居慈庵,许多国民党政要在探望老蒋时,均来蒋母墓参拜过。据说老蒋平时对下属极为严格,难得有笑脸。唯有对前来向其母行礼的下属,蒋氏总是态度恭谦地说声“谢谢”。

蒋母虽未与其夫合葬,但对面雪窦山半山腰即是老蒋父亲与几任妻子的合葬墓,夫妻也算是隔山相望。

蒋母墓地古木参天,修竹竿竿。四周亦未有乱葬之坟茔,不象毛泽东父母合葬墓前后左右,到处是乱坟冈,大概是韶山乡人都想沾些毛氏父母的福气吧。

我们前往拜谒时正值炎炎烈日,一路前行,只感觉山林静谧,环境优雅,凉风习习,蝉声阵阵。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的气氛。

我是百无禁忌,虽未向蒋母行大礼,但在墓前深思良久,并留影。

稍后,即下山返回车中,在溪口镇某餐馆用中餐。

15时许抵达宁波,下榻于宏达大酒店。酒店设施全新,房间特别宽大。谁说江浙人做事不大气呢?

宁波外滩夜景

(五)、宁波外滩

因昨晚在火车上未睡好,今晨起得早,而且又在太阳曝晒下在溪口走了几个小时,大家均感疲惫不堪。下午即在酒店休息。

17时许大家集合,考察团团长决定晚餐吃宁波特色。约10分钟车程,我们来到了宁波市中心的天一广场,走进数码城附近的百年老店“缸鸭狗”,但吃的既不是鸭也不是狗。

所谓“缸鸭狗”,是宁波汤圆创始人江定法在1931年开设。江为是宁波人,小名阿狗。年轻时在外国货轮跑船,后来临街摆摊,人称江阿狗。他做的阿狗汤圆小有名气。后来开店时因没多少文化,为取店名,冥思苦想,最后以一幅画作为店铺的招牌:画上有一只大水缸,左边是只鸭,右边是只狗。江氏小名江阿狗,宁波话念成“缸鸭狗”。店名由此而来。

    我们要庆幸当年没有城管,江阿狗临街摆摊时没遭取缔,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中华老字号名店,给宁波人及外省人留下一份精致的美食。

“缸鸭狗天一店”面积不大,人如潮涌,用餐人员需排长队才能“抢”到座位。几位女同胞奋勇当先,眼睛贼亮地盯住座位,男同胞则在店外当谦谦君子。20分钟左右,我们一行终于“抢”到了席位。

我们4人一席,各自点单。我与三位同仁点了汤圆、腐皮卷、油炸汤圆等等10余份,因为用餐人员太多,上菜较慢。每上一份,即被扫光,过一阵又来一份。当我们还在眼巴巴地盼望着再上菜时,服务员称全上齐了。天呀,还只吃得个半饱呀!只得再点两大份炒饭充饥。

原来,店里小吃做得十分精致,真正是秀色可餐。但份量太少,如一份汤圆,基本上是4个。价格却不菲。虽然如此,但仍门庭若市,足见做出了特色和名气!!

大家集合,评价小吃时,都说色味俱佳,价格惊人,份量太少,没有吃饱。回后还得补餐。连女同胞都说没吃饱,足见分量之少!

提起外滩,人们往往只能想起上海外滩。其实宁波才是我国最早的外滩。1842年《南京条约》签订后,1844年作为“五口通商”(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和上海)中最早正式开埠。不久,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、法、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,洋房、教堂、医院、银行等等首先在这里出现,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早20年。

宁波外滩坐落于宁波市中心,现属江北区。位于甬江、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口汇流之地。宁波在唐代即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,鉴真东渡的起始点就在宁波,在南宋时期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,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的。目前的宁波老外滩,商贾林立,与宁波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。

  据资料介绍,宁波外滩目前保存下来的百年历史建筑有:英国领事馆、巡捕房、浙江海关、天主教堂、江北耶稣圣教堂、宁波邮政局、通商银行等等,还有一些民房,如老“宏昌源号”、商人私宅“严氏山庄”、“朱宅”等建筑,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,代表了英、法、德、荷等多国建筑风格。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。

    我很感慨:这些建筑,经历过百年风雨,特别是宁波每年都要经历几场特大飓风的洗礼,为何还能巍然屹立,而不轰然倒塌?君不见,当今的神州大地不是有很多新建楼房,刚落成即成危房吗?上海有一座高楼,尚未交付使用不就轰然倒塌了吗?不是有许多耗费几亿十几亿数建成的高速公路,一场暴雨就把它毁了吗?不是有投资几十亿的大桥,边建边跨吗?

   我们沿着余姚江西岸悠闲漫步,受过10多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我,心中突然生发对外国鬼子的无比憎恨!

外国鬼子听好了,你们未免欺人太甚,建几栋楼房都百余年屹立不倒,难道想永远占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吗?难道想要我们的经济发展永远停滞不前吗?做梦去吧!

外国鬼子听好了,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,永远也不再受你们欺凌了!虽然我们倒了几栋新建的楼房;塌了几座在建的大桥;跨了几条刚建好的公路。那都无关宏旨,中国人民是永远站起来了!!而且GDP上来了,官职也上去了!

宁波外滩夜景,比上海外滩少了几分华丽,却多了几分静谧;少了几分荒诞,多了几分实诚。

走了约2小时,灯光中见有一块小石碑,刻着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“和义门瓮城遗址”字样,这是元代文物。这时我意识到,我们走错了道,因为宁波外滩在江北区,应当在余姚江东岸,而海曙区在江的西边。难怪走了这么久,也没看到多少欧式建筑。可能是途经外滩大桥时没有过江。

走得有点累了,即折返天一广场,到处闲逛一番。22时许回宾馆休息。

(六)、蒋介石PK毛泽东

1、两位善良的母亲

参观小洋房时,房间挂有老蒋与母亲的合影,发现老蒋极肖其母。记得在韶山参观时,看到毛泽东兄弟与母亲的合影,毛泽东也酷似其母。中国现代史上的这对冤家,竟然都酷肖母亲,不能不说是一大趣事!

更为有趣的是,两位伟大的母亲都是慈眉善目、心地善良之人,都一心向佛,与世无争。但两位虔诚念佛的母亲,养育出的两个伟大的后代,为了一党之私利,各自带领上百万军队在中国大地厮杀了十五年,致使千千万万生灵涂炭,民生凋敝!两位信佛的母亲,九泉之下知道此事,会不会劝和呢?至少也会不停地念着“善哉善哉!阿弥陀佛!”吧!

两位母亲年寿都不长,毛母1919105日去世,享年53岁;蒋母1922614日辞世,享年58岁。

两位母亲都死得太早,都没有看到两位伟大的儿子所开创的宏伟事业。

2、父母墓地与祭母文

蒋母墓如前所述,环境幽静,墓制宏伟,确为风水宝地,颇具帝王气象。

毛氏父母合葬墓,位置平凡,一个黄土馒头,葬在小山坡,与普通农民墓葬毫无二致,并无帝王之气。

双方PK时,老蒋显得小气迷信,竟派人挖毛家祖坟,欲断其龙脉;毛爹倒也大气豪爽,1949年军队打到溪口,吩咐保护蒋家祖坟。

蒋氏感情细腻,侍母至孝;毛氏性格豪放,不拘小节。

蒋氏《哭母文》:

“悲莫悲于死别,痛莫痛于家难,哀莫哀于亲丧,苦莫苦于孤子。呜呼!天胡不吊,夺我贤慈,竟使儿辈悲痛哀苦,至于此极哉!

回溯吾母来归,已三十有六载,当吾父健在之十年间,家中鞠育之苦,嫁娶之劳,饬家接物,皆吾母一人之内助,其苦心孤诣,已可感于无穷者矣。洎乎先考中殂,家难频作,于此二十六寒暑间,内弭阋墙之祸,外御横逆之侮,爱护弱子,督责不肖,维持祖业,丕振家声,何莫非吾母论淳瘢量苦心,有以致然也。

呜呼!吾母艰苦卓绝之志,既如此其甚,而不孝冥顽不灵,则又如彼。回忆当时忧危之情,愧惶几若无地。痛念至此,百身莫赎。人子若斯,尚有何颜立于天地之间乎!

呜呼!自今以往,外应族人,内主家庭,安能得吾母复生,再为我独承劳怨也。且复谁能容我狂愚,恕我暴戾,抚慰我激愤,曲谅我苦衷,为我代苦代忧,至死不怨,如吾母者乎?

呜呼!凡昔之足以裨益于儿,不惜茹苦饮痛,自甘枉曲,明祝默叮求安全,如吾母之慈圣者,今竟欲一再见其声音笑貌,而不可复得矣。

呜呼!吾母一生,为乡里服劳,为国家酬德,嘉言懿行,至多极美,吾不能于伤悲之际,毕忆无遗。吾不惟痛吾母以爱护儿辈而凋瘵,以教养儿辈而病困,而又独为不肖一人以牺牲其身。虽上升兜率,无所遗恨;惟生者之罪恶之苦痛,自此益难为怀矣。吾更痛心于指胸难过之语,吾尤痛于易箦之顷,强为药好酒好以慰儿之言。自此儿虽连声直呼,不复更闻吾母之咳唾。犹忆当时吾母呼吸迫促,儿乃趋抚母背,以冀挽危亡于顷刻,然竟因是不获睹最后慈容之悲戚!呜呼恫矣!从此抱恨终身,不知生存于人世,复更有何意趣耶?其惟勉图报亲,藉慰地下之灵,末减儿辈罪孽于万一,以聊舒终天之痛恨乎。

呜呼!其可得耶!其不可得耶!母而有灵,鉴斯哀忱。”——中华民国十年六月十五日于溪口(1921615日)

毛泽东有《祭母文》:

“呜呼吾母,遽然而死。寿五十三,生有七子。 七子余三,即东民覃。 其他不育,二女三男。育吾兄弟,艰辛备历。 摧折作磨,因此遘疾。 中间万万,皆伤心史。不忍卒书,待徐温吐。今则欲言,只有两端。 一则盛德,一则恨偏。吾母高风,首推博爱。 远近亲疏,一皆覆载。 恺恻慈祥,感动庶汇。爱力所及,原本真诚。 不作诳言,不存欺心。 整饬成性,一丝不诡。手泽所经,皆有条理。头脑精密,劈理分情。 事无遗算,物无遁形。洁净之风,传遍戚里。 不染一尘,身心表里。 五德荦荦,乃其大端。合其人格,如在上焉。 恨偏所在,三纲之末。 有志未伸,有求不获。精神痛苦,以此为卓。天乎人欤?倾地一角。 次则儿辈,育之成行。如果未熟,介在青黄。 病时揽手,酸心结肠。 但呼儿辈,各务为良。又次所怀,好亲至爱。 或属素恩,或多劳瘁。 大小亲疏,均待报赉。总兹所述,盛德所辉。以秉悃忱,则效不违。 致于所恨,必补遗缺。念兹在兹,此心不越。 养育深恩,春晖朝霭。 报之何时?精禽大海。呜呼吾母,母终未死。 躯壳虽隳,灵则万古。有生一日,皆报恩时。有生一日,皆伴亲时。今也言长,时则苦短。 惟挈大端,置其粗浅。此时家奠,尽此一觞。 后有言陈,与日俱长。尚飨!”—1919105日。

毛泽东的《祭母文》,内容较为程式化,语言也较空泛,好象唐代韩愈为润笔费为他人写祭文。虽也感人至深,但难催人泪下。可能因为毛泽东为人极为豪放,在感情表达上并不细腻。倒是他的两幅祭联,颇能表达其对母亲病逝的至痛深情:“春风南岸留晖远,秋雨韶山洒泪多”;“疾革尚呼儿,无限关怀,万端遗恨皆须补。长生新学佛,不能往世,一掬慈容何处寻。”

蒋介石的《哭母文》句句含情,读来催人泪下。字里行间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流露无遗。从《蒋介石日记》以及随从的回忆录,都可见蒋侍母至孝。在祖居修建窄行楼梯,为母亲修建墓道,并在旁边修建孝子亭,可见蒋感情丰富。而且作为一位国家元首,每日事务繁杂,可老蒋却能坚持记日记,而内容多“三省吾身”之语,足见老蒋的细腻。

蒋氏每次回家, 必谒母亲之墓,妻儿子女均在他带领下,有过谒陵之行。许多到过溪口的党国要人,拜谒蒋母之墓亦为必备功课。

毛氏仅1959年回乡时,悄悄去看了看父母之坟,更无率妻儿老小谒墓之举。倒是有许多政界要人,出于种种原因前来韶山参观其故居,但无人有谒墓之行。

从两篇祭母文,可以看出这一对诸葛亮周瑜式的伟人的不同性格:蒋氏太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了。性格决定命运,信然!

两人均擅古文,但毛泽东更全面,诗词书法无所不精,卓尔大家,文章、著作均亲自捉刀。老蒋古文遒劲,只日记中可见,文告、著作均由“文胆”代笔,诗词书法更非其所长。

3、故居

宁波早在1844年即为五口通商之地,浸润西方文化,奉化溪口与宁波不过数十公里,且水陆交通便利。蒋氏祖辈为商人,家境殷实。父殁后,虽然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,在分家时,对继母与年幼的弟弟有些欺侮,但他孤儿寡母分得的祖产丰镐房,仍是殷实之家。

韶山冲是典型的湖南山冲旮旯,交通闭塞,无商贾之便。毛家毕竟祖辈终身务农,无商难富。其父虽很精明,但山冲旮旯终究做不成大生意,因此上屋场简陋的建筑终究难敌丰镐房。

就风景而宜,韶山虽为舜奏韶乐之地,但平地有好山,高山无好水。门前一口小池塘,怎敌他剡溪屋前静静流!

溪口门前剡溪清澈见底,雪窦山妩媚动人。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,所谓“风景这边独好”。

就故居管理而言,湖南显得小气,浙江显得大气。

韶山。有关当局竟然将祖祖辈辈居住在毛家上屋场前后左右的农户,全部外迁,连毛泽东19596月回家时探访过的对面邻居汤家,也概莫能外。原本因有邻居而人气很旺的毛氏故居,入夜则冷冷清清,唯有故居孤灯一点,三五个人影在游晃,四周死一般静寂。我曾夜晚独自前往故居,山冲旮旯没有人气的夜晚,墨一般幽寂,树影婆娑,让我倒抽几口冷气,陡增几分恐惧。

溪口。蒋氏丰镐房或玉泰盐铺,周边邻居仍住在祖祖辈辈留下的老屋里,继续与老蒋为邻,过着与祖辈一样平常的日子。特别是那个有“民国第一钉子户”之称的周姓人家,继续钉在丰镐房东南角,卖他的千层饼。蒋氏故居因有人为邻,自然并不孤寂。入夜,周围星星点点,店面灯火如常,居民往返穿梭,热闹一如白昼。

两人均对家乡感情至深,以蒋氏尤甚。细腻的蒋氏,每次回故乡都极为张扬。每每政治失意时,即大张旗鼓地隐居家乡。祭祖扫墓,游雪窦寺,登妙高台,看似闲云野鹤,实则以退为进,搞得溪口一时间成了国民政府的临时“首都”,党政要员齐集,天线密如蛛网,函电交驰,好不热闹。蒋氏名为下野,实操大权。

豪放的毛泽东,一生中两次回故乡,都很低调。1966年的那一次还很神秘,远离尘嚣,独自一人躲在“西方的一个山洞里”10多天,连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也不知其去向,家乡父老更不知道他回来了。

4、政治军事

两人均为政治家,但一人既善抓权力又会笼络民心;另一人只知攫取权力而不顾其他,故而一成功一失败。

蒋氏商人出身,在政言商,精于算计,喜欢以经济手段搞政治,结果将政治弄得一团黑,最后落得败走台湾!

毛氏小农出身,小农意识太强,爱好以政治手段搞经济,结果将国民经济引领到绝境!

两人都“不善将兵,只善将将”。但蒋氏专其所不善而为之,导致将士离心,兵无斗志,最后落荒而逃。毛氏则扬长避短,只管战略,不干涉战术。将士用命,士卒驱前,赢得了政权。

5、治国方略

蒋氏亦不善经济建设。他统治大陆期间,天下纷争,国无宁日,无所作为。退居台湾,纷乱归一,政权稳定,静思其过,专理政治,放手听任专家治国,经济飞速发展,民生益富,居亚洲四小龙之位。

经济建设亦非毛氏所长。他接管政权,拾遗补阙,整理思路,率尔操觚,但以小农经济方略治国,意欲建立乌托邦式的大同世界,结果是“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”,人们“析骸为炊,易子而食”。“国乱思良相,家贫思贤妻”,又不想放权。最后发动“文革”,国家几近崩溃。

 

 

 

 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@ www.mmlds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国民主同盟娄底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

网站备案号:湘ICP备14007698号-1 

 协调电话:0738-8212269

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