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细人几望过年,大人望插田。”这是梅山">
你的位置:首页 > 学习园地 > 文艺天地

梅山地区莳田歌赏析

2012年3月13日
字体:
打印本页 浏览:

   “细人几望过年,大人望插田。”这是梅山地区流行的一句俗语。在旧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,插田就有饭吃,意味着生活的希望。插田歌是梅山地区劳动生产类中最多的一类山歌,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,从某一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。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。

一、开秧门

“爆竹一声开秧门,惊动神仙吕洞宾,领了仙姑下凡间,恭喜主家五谷丰。”

“千担禾种一根秧”。在农耕时代,秧是稻谷的基础和全年劳动的希望。开秧门就是动手扯第一把秧。按梅山习俗,主家要准备香、纸、爆竹,大家排着队到秧田里去烧纸和放鞭炮,一是感谢天地的赐予,营造喜庆气氛;二是用爆竹爆死虫蚁,祈求天地保佑五谷丰登。在民间传说中,吕洞宾常在凡间游历,为人们排忧解难。开秧门的鞭炮声惊动了他,他会领了恋人何仙姑下凡,为民造福。这首歌中把凡间的男男女女比作吕洞宾和何仙姑,让插田的人听了高兴。最后一句点出了开秧门的目的——五谷丰登。整首歌是以赞语的形式,主要由唱土地的先生或技术好的插田手唱的。

二、扯秧歌

“秧田里扯秧要唱歌,有歌不唱稗子多。只要一个起了调,哦呵喧天众人和,好比南天门上打大锣。

秧田里扯秧叫秧苗,莳到田里叫禾蔸。姐在屋里叫满女,嫁到人家叫贤姣。树倒出山叫木头。

秧田里扯秧秧缚秧,多多拜上插田郎,弯头弯脑要打短,凸凸上莫莳喇叭行。县里府里粮难当。”

这首歌共三节。第一节讲扯秧要唱歌,山歌在劳动中产生,唱起山歌,劳动起来就快活,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,效率也高。“南天门上打大锣”,到处都听见,来比喻那种一唱众和,歌飘田野的热闹景象,说明影响大。第二节列出了同一人或物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称呼,是常识性的知识,并由秧苗想到了姐,正如“哪只山歌不搭姐”。第三节以老板娘的口吻提出了要求,也是插田的常识。“扯秧要秧缚秧”,即扯满一把秧时,拿一小撮或一蔸秧顺手绕一圈将一把秧缚住,那蔸作缚子的秧还可插,既省时又省事,又缚得紧。“弯头弯脑要打短”,是要将田里弯曲部分用直而短并且与大面积平行的线插断,不要沿弯线长插,以保持整丘田的整齐划一。在地势突起的地方不要避高就低,越插越宽,以致变成喇叭行,而要保持笔直,这样既美观又能充分利用阳光,有利于生长,产量高。更重要的是县里府里的公粮难以承担,从侧面说明了过去种田农民所受的层层盘剥。

三、插田辛苦歌

在插田歌中,插田时间是农历四月。四月是万物生长的黄金时节,民间有“有钱难买四月天,棍棒落地也生根”的说法,秧早插或晚插一个时辰就有差别,所以大家是起早摸黑、分秒必争。《耽误一天是一年》:“呷了口饭就下田,莫在家中守姣莲,插田扮禾含饭走,耽误一天是一年。”含着饭下田,连姣莲都不守了,说明季节功夫的重要性。

插田时要四脚朝天,人们在短时间内又要把田野插绿,功夫紧,很辛苦。如:

《莳田好喃》:“秧好扯喃?一斗笠大一掀。田好莳喃?无缝要安根。工钱多喃?三碗米一天。盘子好喃?米粉肉一两五钱。老板好喃?当得雷公下天。收工早喃?星子眨眼。工钱兑现喃?四季喊冤。莳田汉好喃?有苦难言。”

这是一首问答歌,说出了插田汉的辛苦。俗话说,宽秧田、狭菜园。秧田要宽,秧才壮、不挤、好扯。“斗笠大一掀”说明秧田不大,秧瘦难扯。“无缝要安根”说明田泥没犁深,板结,难插。“三碗米一天”是讲工钱,一升米有四碗,为2斤,“三碗米”为1.5斤,工价低。“盘子”借指吃饭的菜,是一两五钱的米粉肉,过去的一斤为16两,这里的一两五钱不足现在的一两,说明伙食差,主家小气。“雷公下天”,在民间,雷公是暴躁、不和气的代名词,雷公下天,为老板催工,态度不好。“星子眨眼”指收工的时间是晚上。“四季喊冤”是工资一年都难以讨到手。最后一句“有苦难言”点出了歌的主题。

四、插田经验歌

在民间,对插田技术非常看重,因为插得不好影响美观,更主要的是影响产量,与生活直接有关。因此,关于插田经验的歌较多。

《扯秧莫扯擂钵秧》:“扯秧莫扯擂钵秧,要扯锅盖平一掌,插田莫插犁弯桩,要插一字雁鹅长。肉包子来要烂蒸起,鸡鸭鱼肉荤菜要摆几样,莫用骨头骨脑架空盘,郎来一天到黑四脚落地难顶当。”

《郎打夜工莳丘田》:“郎打夜工莳丘田,赚只莳田包子送姣莲,我姐叫郎是个方丘莫打拢,是个长丘莫牵边,恐怕逢强遇里手,上丘赶到下丘田。”

擂钵秧指秧上大下小,不齐崭,像擂钵,在运输和打秧(将秧抛甩到田里)时容易折断秧杆。只有秧蔸齐崭掌平,整把秧受力才均匀,不受损伤。犁弯桩是弯曲的,插犁弯样的田既不美观,又影响产量。民间有“插田莫插犁拐蔸,犁拐禾蔸九无收,要插雁鹅飞一字”的俗语。秧要插得像雁鹅飞阵整齐划一。才有收。主家要求田要插得好,插田郎要求主家的饭食招待也要好,因为“郎四脚落地难顶当”。

两首歌中的“莳田肉包子”是梅山地区的习俗,到现在还流传。插完田(大结尾)的那天,主家要买插田包子(双数)送给每个插田手,办起丰厚酒席招待插田的人们,叫园东。既有圆圆满满之意,又预示着丰收。也有大方的主家在插田的几天内,天天发包子。“方丘莫打拢”,就是按顺时针方向,沿着田塍从外到内插一圈,“长丘莫牵边”也是同样的插法。看上去不怎么样,但这两种插法都是当丘田中最长的线路。如果要比赛,是明人吃暗亏,自然比不上。

《肥田好插糯谷秧》:“高山骑马稳带缰,肥田好插糯谷秧,粘谷肚里出白米,糯谷肚里出砂糖,秀才肚里出文章。”梅山人爱食糯谷,做糍粑、煮甜酒、做糁子粑等都要用糯米。田肥,谷就壮,饭就甜。文章、白米、砂糖这三者,在崇文又崇武的梅山农耕时代,都是精华,是美好的东西,用秀才肚里出文章来类比粘谷出白米、糯谷出砂糖,表达了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劳动的赞美。

五、插田情歌

梅山人民热爱生活,就是再忙,也不忘谈情说爱。如:

《四月插田秧连秧》:“四月插田秧连秧,一对秧鸡来歇凉,秧鸡抬头望秧水,情妹抬头望情郎。”秧鸡是生活在稻谷里,也叫胡鸡子,即鹌鹑,过去很少用农药,田地又没抛荒,田里的秧鸡多。用秧鸡望秧水来比喻情妹望情郎,就地取景,随感而发,贴切、生动。

《四月插田丘连丘》:“四月插田丘连丘,哥一丘来妹一丘。只望老天下大雨,冲烂田埂做一丘。”用大雨冲烂田埂做一丘的设想,来表达哥妹团圆的愿望,委婉地传递了对情妹的爱慕。

《阳春四月秧苗黄》:“阳春四月秧苗黄,雷公敲背莳田忙,插个天上星星伴月亮,插个地下阳雀追凤凰,起早插个磨子团团转,摸黑插个灯盏照田庄,不怕你姐的大丘小丘十里长。”这首歌,表达了插田郎心甘情愿为姐插田的欢乐,因为心中有姐,郎浑身是劲,满怀信心,只字未提插田的辛苦。四月插田一般是打雷下雨天,大家背着蓑衣、戴着斗笠,所以说“雷公敲背”。“星星伴月亮、阳雀追凤凰”既是指情郎与情姐你追我赶,又指插田时情郎围绕情姐转的样子。磨子团团转,天还没亮,摸着田莰插田,围着情姐,一行一行插来,就像磨子团团转。灯盏照田庄,也指摸黑。既讲打着灯盏插田,又含男女情意。“姐是清油明灯高照郎”——照顾之意。到现在,一直还有打着手电筒插田的现象,因为“耽误一天是一年”。

梅山插田歌多,上面仅选了几首。“有田不耕仓廪虚”,几千年的农耕生活,梅山人们积累了许多关于耕田的歌谣和经验,它们是集体智慧的结晶,表达了先民们对大自然的感恩、对劳动的赞美、对田地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@ www.mmlds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国民主同盟娄底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

网站备案号:湘ICP备14007698号-1 

 协调电话:0738-8212269

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