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时许赴井冈山黄洋界等地参观。黄">
你的位置:首页 > 学习园地 > 文艺天地

井冈山游记之二、黄洋界(2012-9-2)

2012年10月22日
字体:
打印本页 浏览:

7时起,730用宾馆用早餐。

8时许赴井冈山黄洋界等地参观。

黄洋界在茨坪进出井冈山的西北方向,停车坪在公路S拐弯处。

830许抵达目的地。快下车时,导游忽悠大家,为了真正感觉到当年红军的实战情景,更好了解黄洋界。景区有专门的3D电影,放映一部反映黄洋界保卫战的短片,约30分钟。看完电影后还可以与“毛泽东”与合影,通票价格50元。外出游玩就图个开心,征求大家意见,都同意观看。

从停车坪横穿公路,进入黄洋界游客服务中心。服务中心也是画地为牢,依山而筑,约两层楼高,但从外面看也就是一层大楼。大厅极其宽敞,正中心悬挂着一幅巨大油画,画面即是当年的黄洋界保卫战。梭标大刀,土枪土炮,石头圆木,都是武器,正所谓“枯木朽株齐努力”。

黄洋界保卫战油画

大厅两侧有50余级阶梯,我们沿阶而上,到达电影放映室门口,每人领一副眼镜,以便于观看3D电影。

进入放映室,已有不少游客在观看,其实电影是滚动放映,随到随看。当你进来时,也许正好开始,也许已放了一半。反正只要多花点时间,总是可以看个囫囵的。至于那副眼镜的作用实在有限,30分钟的短片,仅有少许几个镜头,让你感觉有3D效果,如子弹向你飞来之类。

看完电影,从放映的另一边门走出,有一个大厅,正中央搭了一个小平台,即是“毛泽东”与游人合影之处。当时有许多游客正在集体合影。

大厅里有小卖部,主要销售有关井冈山的书籍、音像带和邮品等等。在等待合影间隙,我买了一本匡胜、刘晓农著《井冈双雄—袁文才、王佐传》,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3月第2版,以定价20元全价购之。

所谓“毛泽东”,据说是当地稍有些许名气的演员,一身中山装打扮,手叨香烟,毛式头发造型则全靠摩丝帮忙。我们一行十九人站好队,“毛泽东”慢步走来,一边挥手,一边用并不地道的湖南话打招呼“同志们好”。

“咔嚓”几下,合影完成。有同仁欲单独与“毛泽东”合影,另交10元钱。“毛泽东”的扮相,近看差距极大,远看倒还有几分形似。

10 多分钟后,合影冲冼出来,人手一张,是大六寸的。照片分辨率不高,近看图像成颗粒状。服务质量不敢恭维!以目前的数码设备技术,洗一张图像清晰的照片易如反掌,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到??“非不能也,是不为也!”

从大厅北门走出,即是黄洋界观景台。

黄洋界全景

站在观景台远眺,视野极其开阔,罗霄山脉奔来眼底。远处山峦起伏,满眼青绿;近看杉木扶疏,修竹挺拔;细看丹桂点朱,绿中缀红,如星星之火;天空蓝靛,白云朵朵,丝丝烟雾。最令人啧啧称奇的,黄洋界两边山峰壁立,中间有一条“7”字形的山谷,就是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唯一通道。极目远处,山谷正北面是湖南浏阳;西边是湖南炎陵县;西北为湖南茶陵;东北方向为江西永新县。

据说为了防止敌人偷袭,袁王每年都要派人将黄洋界周边的树木砍伐一遍,全然没有今天郁郁葱葱的景象。

从黄洋界游客服务中心观景点左走,再折向北面是台阶,两边均是笔直的杉木,有碗口大的,有手臂粗的,当然也有直径相当大的。走了100余级台阶,即到了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哨口与工事。有关部门在此立了一块石碑,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上书“中国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”,既是对历史古迹的提示,也是让游人有立此存照的机会。同仁们纷纷在此留影,有是有到此一游的证据。

黄洋界哨口

石碑右面有一条约10米长、0.5米深的沟壕,据说是当年红军作战的掩体工事。北面用简单的铁链子围了起来,但游客仍可进入。南面即是陡坡,白军从山下仰攻,红军在掩体中随便放几枪,滚几个大石头下去,也会让敌人喊爹叫娘的。由此可见黄洋界确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险。

我借用一顶红军八角帽戴在头上,与一位同仁进入工事,趴在沟壕中。一会儿叫“卧倒”,两人作埋头俯卧状,仿佛敌军炸弹在工事附近爆炸;一会儿喊“敌人上来了,快打”,两人向冲上山来的敌人做开枪状;一会儿做投掷手榴弹状—用矿泉水瓶权当“手榴弹”;体验了一番“当年鏖战急”的景象,引得旁观同仁哄然大笑,并不停地“咔嚓咔嚓”,为我们两人留下了许多“战争”的身影。事后一看,嘿,照得很自然很逼真嘛!

在黄洋界战壕“躲炸弹”

从哨口北面下山,不远即是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。有1座高10余米的竖式大理石纪念碑,正面是毛泽东手书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;背面是朱德手书“黄洋界保卫胜利战纪念碑”。与纪念碑遥遥相对,另有横向石碑,南面雕刻着毛泽东手书《西江月﹒井冈山》词,北面是朱德手书“黄洋界”三个大字。

从纪念碑下行数十米有一个小小的乱石平台,站在平台正前方,即可鸟瞰黄洋界北面的所有情况。据说这里就是19288月黄洋界保卫战敌我双方激战的地方。

19287月,朱德等率红4军主力攻打湘南受挫后转移到桂东。红4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1个营前往接应,井冈山只有1个团留守。830晨,湘军2个团向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。红军2个连凭险据守,仅有的1门刚修好的迫击炮,打出了3发炮弹,但只有1发爆炸,击中敌人军火。湘军误以为红4军主力已回山,惧怕被歼,当夜撤走。

黄洋界上炮声隆

不久,毛泽东接应红4军主力回到井冈山,听说此事,即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《西江月﹒ 井冈山》:

“山下旌旗在望,

山头鼓角相闻。

敌军围困万千重,

我自岿然不动。

 

早已森严壁垒,

更加众志成城。

黄洋界上炮声隆,

报道敌军宵遁。”

现在,人们在当年战场上的这片乱石冈上,立了一个方长形的石碑,基座上雕刻着毛体书法“黄洋界上炮声隆”几个字,上面放着一只小钢炮,炮口正对着北面的山下。

我站在乱石冈最前面俯瞰山下,感叹这里确是一个地形险要、易守难攻的好战场。

从钢炮平台西行数十步,有一条窄窄的小道,两边仍是杉树笔立。这条小道蜿蜒曲折,通向山脚。小路旁立了一块长方形的木牌,说明这里即是当年毛泽东、朱德等挑粮上山的小道。

朱毛挑粮的小道

 

记得小时候是读过一篇《朱德的扁担》的课文。1929年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“围剿”,红军将收购与缴获的粮食集中到茅坪,朱毛号召红军下山,将粮食挑到当时的军政中心茨坪。山路崎岖,往返有50多公里。为了率先垂范,朱德虽贵为红四军军长,当时已有40多岁,但他是个戆厚纯朴的老实人,估计有过挑粮之举。毛泽东当时是前委书记,他下山挑粮可能也就做做样子,说明领导带头倡导,有如今天中央首长或各省封疆大吏,到山地植树造林、上街打扫卫生等等一样。

从挑粮小道西行数十步,就是黄洋界哨口营房。据说这里原是一家客栈,后来倒塌。1928年夏,红四军军部决定在客栈原址重建营房。建好后,红四军一个连驻在此地。

现有营房是1963年按原样重建,共两层,土砖构造,黄泥巴粉刷的墙壁,普通的泥土地面。房内床铺、家具用具极为简陋,当然也不可能是原物。

我细细观察了一下地形,营房建在离黄洋界哨口山顶垂直距离不过10余米的地方。站在营房的地坪中向北远眺,虽然目前的黄洋界森林茂密,树木参天,但视野仍十分开阔。遥想当年的黄洋界,北面山坡山谷树木均被砍伐殆尽,进山的敌人有任何风吹草动,营房战士均可一览无余。好一个险字了得!

难怪毛泽东19655月千里来寻故地,走到黄洋界营房旧址附近察看一番后,即在那首著名的《水调歌头﹒重上井冈山》中写道:“过了黄洋界,险处不须看。”

 从营房旧址西面出来,沿公路左行50余米,又回到了黄洋界游客服务中心。

导游忽悠说,服务中心出售一种井冈山特色小吃,当年胡锦涛吃后称赞说“好吃得不得了”,于是就命名为“好吃得不得了”。

走进里面一看,其实就是湖南人所称“桃酥”、“年糕”之类东西。还比不上井冈山的薄饼好吃。大家自然空手而归,辜负了导游美言推荐的良苦用心!

我猜测,20091月胡锦涛到井冈山朝圣,走进某农家嘘寒问暖。农户自然要奉上最好的物品招待贵客,贵客当然也要象征性地尝一尝。层层陪同的官员可能也要没话找话地问问,“味道怎么样?”也许真应了“吃人的嘴软”那句名言吧,胡总随口一说“好吃得不得了”。于是当地就用此语大做宣传,期收名人广告之效应。并将酥点类食品命名为“好吃得不得了”。

中国最有名的名人免费广告是做了,只是这“好吃得不得了”而今的销售情况如何,则不得而知。

实话实说,这东东还真不好吃,连嗜好甜食的本人,也认为甜得太腻。所以我认为胡总那句话也就是为了不扫他人之兴,随便说说而已!

于是又联想起毛泽东19588月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时,陪同官员说到人民公社,随行的新华社记者问“人民公社好不好?”毛泽东信口回答“好”。于是,“人民公社好”的口号迅速传遍全国,并酿成了一场经济灾难。

孔子曰:“一言可以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。”看来,任何时代的伟人都得谨言慎行!信然!

导游还说,2009年农历大年三十,胡总书记到井冈山某农户家看看了,坐了坐,聊了聊,推了推石磨。胡总刚离开井冈山,当地政府即派人到那户农家,将凡是胡总沾过的所有物品,全部收走,如石磨、桌椅板凳、茶杯、碗等等。据说将来送到博物馆呢!

我想,中国的导游们最会忽悠人,但此说倒具有一定的真实性!因为它很符合现时的中国国情!

况且,谁又能否认这些物品数十年后的文物价值呢??

呵呵,又一批“国家重点保护文物”即将诞生!

 

 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@ www.mmlds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国民主同盟娄底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

网站备案号:湘ICP备14007698号-1 

 协调电话:0738-8212269

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