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观完黄洋界,即赴乘车小井参观造币厂。红军造">
你的位置:首页 > 学习园地 > 文艺天地

井冈山游记之三、小井、大井游历(2012-9-2)

2012年10月22日
字体:
打印本页 浏览:
(五)、红军造币厂

参观完黄洋界,即赴乘车小井参观造币厂。

红军造币厂位于茨坪西北面的上井村。这是一座普通的民宅,灰色尖瓦顶,一色的黄墙壁,传统三进的客家式建筑,是一所土坯房。红军造币厂是1998年按原样重建的,在古朴陈旧的大门上方,有萧克将军题写的“红军造币厂”红匾。正门的地坪上,竖放着一个巨型的墨西哥鹰字银元,算是造币厂的一个标志吧!红军造币厂的技术总监谢火龙兄弟,是假币制造者,当年谢氏兄弟制造的假币几可乱真。

小井红军造币厂

据导游介绍,19284月,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后,部队不断壮大。敌军对井冈山实行军事“围剿”和经济封锁,根据地军民面临着严重的给养困难。19285月,王佐建议,用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银首饰银器具作原材料,创办造币厂。技术负责人就是谢火龙及其族人。

谢火龙祖籍广东龙川县,是客家人。其族人都是远近闻名的银匠,会仿制当时流通的各类银元。谢火龙兄弟来到井冈山,在极为偏僻的上东坑开办起了谢氏花边厂,按现在的说法就是“假币制造窝点”。由于造假币的手艺精湛,谢火龙和井冈山的“土匪”王佐关系很好。王佐想办造币厂时,就把谢氏兄弟拉进来,为红军造币。于是,谢火龙兄弟完成了从“假币制造者”到红色钱币专家的的华丽转身。

红军造币厂用“墨西哥”版本铸造了第一批鹰字银元,后来又在每块银元上凿上了“工”字印记,称为“工”字银元。造币厂内里面陈列着当年红军造“工”字币的文字、图片资料和造币工具的复制品等等。

造币厂左边房间陈列着简陋的制造工具,如木制冲压架、木制滚边机、提纯槽、青砖制的炼银炉等等。如此简陋的工具,能制造了么精美的银圆,实在让人叹服!

制造银元的滚边机

这又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湖南新化县某村一个仅读过初中的能工巧匠,制造的假银圆假袁大头,让货币专家都难辨真伪!如果这些新化老乡出生在井冈山时期,是否也有可能披上华丽的袈裟,成为红色中国有名的造币专家?或者解放后成为央行行长??但历史不能假设!正所谓“世殊事异”,或为盗,或为王!

造币厂进门处右边是百竹园,据说有井冈山上各类千奇百怪的竹子120余种,百竹园中都可找到。有弧状、球形;有龟背、佛肚、观音;有紫、绿、黄、黄中镶绿;还有洞庭湖上特有的湘妃竹即“斑竹”,所谓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,在这里也能见到。

但导游很是忽悠人,认为百竹园中之竹子无甚可观,加之同仁中亦有人附和,故将此行程省略。这也是团队旅游之弊。

(六)、龙潭

离开造币厂,乘车到附近的龙潭参观。几分钟功夫,即到龙潭风景区。

甫一下车,导游即开始做团队的分化工作。她忽悠说如果从山顶步行到山谷,可能要两个小时,提议最好乘缆车下山。

龙潭缆车

斯时也,约11时许,太阳正火。导游的蛊惑起了作用,“十九军”发生哗变,直属支部9人、友军建设支部1人,意志薄弱,“丧失”革命立场,“叛变投敌”,跟着导游乘缆车去了。余下我等5人坚持井冈山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,步行下山。倒是友军建设支部,5人中有4人立场坚定,愿做我们的坚强后盾,沿着朱毛开创星火燎原之道路前进。

于是,我们另组“红九军”,向龙潭山谷挺进。让后人永远记住“红九军”那些英雄英雌们的名字吧,他们是:朱宏志、肖春华、陈斯、陈涤修、李红霞(女);廖芳(女)、陈红(女)、陈琳(女)、周耿。呵呵,谁忘记这些名字,就是背叛。俄国那位聪明“绝顶”的导师说过:“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!”

团队的分化,倒是与井冈山革命初期的情形有几分相似。跟着朱毛一起上井冈山陈浩、龚楚、余洒度、苏先俊等当时风靡一时的英雄,经不起大浪淘沙的考验,最后叛变投敌。

龙潭地处大井山坳,小溪直流,瀑布重重,瀑布潭中,潭水澄明,游鳞可掬,让人悠然作濠濮间之想。

龙潭有五潭十八瀑之称。小井村村边有五神河,河水流至小井峡谷,陡然跌落绝壁之下,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,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。第一潭名碧玉潭,潭上瀑布名碧玉瀑。此瀑悬挂于大峡谷始端,三面危崖如削,长满绿苔,河水从顶端飞流直下,瀑布落差达67,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,白色水雾腾空而起。只是由于河水不丰,故瀑布水帘并不厚实壮观。

我们“红九军”向着碧玉潭前行,尚在远处,即呼吸到了潮湿的水汽,感觉周围温度也强降了几度。大家走近这“碧玉妆成数丈高”的瀑布,并在潭水浅滩处濯足濯缨,戏水拍照。但见河水清澈见底,水汽丝丝扑鼻;空中水雾弥漫,小小水珠喷溅到脸上、身上,顿感全身轻盈,仿佛置身于仙境,竟有乘云驾雾之感。待过足了清凉一“夏”之瘾,又恋恋不舍向山下进发。  

沿着溪水往下走,穿过小一线天,进入一片杜鹃林,便可看到第二个瀑布——锁龙瀑,亦称黑龙瀑。据说此瀑落差30多米。

继续下行,感觉回到了春天,全然没有酷暑炎热之意。不久到了第三瀑布--珍珠潭。但见河水飞流直下,遇一巨石阻挡,将水流击碎,在半空中形成无数闪亮的水珠,恰似珍珠落玉盘,故名珍珠瀑。珍珠潭边有巨石,谢觉哉“珍珠”二字,丹书刻于石上。

第四瀑名击鼓瀑。河水从山崖急流直下,如猛虎夺路,注入击鼓潭中,却在潭口遇一巨石阻挡,急流顿时被劈成数股水柱,交替冲击水面,恰似抑扬顿挫之鼓声,因名击鼓瀑。

我们一行九人,走走停停,停停走走,信步盘桓,道路旁边树木蓊郁,修篁滴翠。更有淙淙流水,细细涓流。虽非夜晚,但让我想起王摩诘的诗来: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”同时替王老先生惋惜,当年他若是能亲到此地流连,发见如此岑寂幽静美景,也许会乐不思归,放弃长安高官厚禄,告别蓝田良田美景,变卖辋川华丽别业,千里迢迢,辗转长居于此,濯足濯缨,吟风弄月。

“红九军”一路下行,但见清风徐来,丝丝缕缕;翠竹飒飒作响,树影婆娑起舞;叶片喁喁低语,栖鸟啾啾唱歌。暑气全被树荫小溪赶走,空气中不时可闻略带湿润的桂花清香。

一路上,在谷底的“叛徒们”不时电话催促。“红九军”也只好加快进度。在蜿蜒曲折的溪涧小径与人群中左冲右突,费时约50 分钟,终于抵达龙潭第五个瀑布—仙女瀑。

这里是山谷最底端了。仙女瀑落差40余米,顶端的水流被一块卷髻状石头分成两股迂回,到石头下又顺山势合为一股,缓缓流下。整个瀑布的形状,俯瞰如下凡仙女,翩翩起舞,侧视又似出水芙蓉,惟妙惟肖。

仙女潭

与“叛军”会合后,我们将步行下山享受到的美景,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欢歌笑语,讲给“叛军”们分享。大家在这个天然氧吧做做深呼吸,与“仙女”合影;与潭水零距离亲近,兴味盎然,久久眷恋难舍。导游提醒称,12点多了,大家是否饿了?这一提醒,倒勾起了大家的食欲。我们重组“十九军”,考虑到时间关系,况且我们“红九军”跋山涉水,已经饱餐了龙潭美景,于是决定乘缆车上山。

13时许抵达小井附近之农家乐用餐。

(七)、小井红军医院

1320许在小井农家土菜馆用完中餐,稍事休息。即赴小井红军医院参观。

红军医院外景

红军医院就在小井停车坪旁,与我们用餐的地方仅一坪之隔。不知这块地坪是后来整修的还是当时即有的,反正此处地势开坦开阔,而且面积很大,倒是做医院的首选之地。

小井红军医院建于1928年,这是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两层木质结构,有房32间,200名伤病员。19291月底,井冈山根据地失守,这所医院被国民党烧毁。现在的小井红军医院1967年当地政府按原貌重新修复的。

红军医院依山而建,占地面积约100亩,地势平坦,地形方正。临公路旁是一座木质结构的牌楼,牌楼屋顶均为树皮或茅草做盖瓦;正中央有金碧辉煌的“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”字样,疑为老红军兼书法家舒同手迹;招牌正下方即为电子检票进出口;左右各有一座低矮的小木屋,为工作人员值班员;红军医院四周用竹篱笆围住。门楼后面有一排参天而立的杉树,约20棵。

我怀疑这座牌楼是后来专为参观收费而建,当年的红军医院是没有必要建这么一个窄小的通道做门楼的,连担架都无法通过嘛。

牌楼左边有一块碑刻,称红军医院是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。

小井红军医院内景

进入医院坪内,右边是单独的几座雕像,左边则整体群雕。内容都是有关红军战士的事迹。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“师长献盐”的群雕。当时的红军师长张子清负伤住院,将分发给他清洗伤口的一点食盐,节省送给病情更严重的战友使用,自已只用清水清洗伤口,结果伤口严重感染,献出年仅28岁的生命。

由于国民党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,盐成为第一紧缺物资。我依稀记得小时候看电影《闪闪的红星》,有这么一个情节:潘冬子为了将带给山上的红军,将溶化后倒入棉衣穿在身,躲过了国民党的搜查。电影情节可能为虚构,但山里红军缺则绝对是真实的历史!

真乃铁骨铮铮的英雄好汉!试想想,如果是你我遇到这种情况,能否做到?

医院病室不大,各类设施齐全,什么药房、担架、培训室等等,只是住院病床都是打地铺,木板房内放些稻草之类作垫子,即是病床。

有一房间内悬挂有井冈山时期红军女战士曾志年青时的漂亮照片。

曾志是湖南宜章县颇有文化的美女,竟然也在井冈山那样艰苦的地方“落草为寇”,足见当时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做得多么到位!这位老革命曾任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,“文革”中受尽迫害。19986月逝世后,其骨灰葬在她曾经工作过的小井红军医院旁边的小山包上,坟前有一块小小的墓碑,镌刻着“魂归井冈--老红军战士曾志”几个字。

井冈山时期的曾志

红军医院旧址附近还有红军烈士陵园。19291月,红军主力远离井冈山。敌人以两个团的兵力从黄洋界进攻井冈山。他们收买了位当地游民,由他引路,避开守山红军,顺着一条干河沟偷袭了小井村。当时有130多名重伤员在医院住院,全部被捕。敌人烧毁医院,伤病员全部押到附近稻田里,严刑拷打,然后全部杀害。解放后,当地政府即在此修建了红军烈士墓和纪念碑。

烈士陵园也在参观行程之列。但井冈山的地接导游总想偷工减料,又搞什么“民意调查”。部分同仁竟认为烈士陵园阴气太重,不愿前往;大多数同仁认为烈士墓无甚可观,不去也罢。这正中了导游偷懒的诡计,她乐得取消此行程。

我认为,特意来井冈山朝圣,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,连烈士陵园都不去拜谒瞻仰,实在愧对革命先烈!也愧对今天的幸福生活!只因我要求前往参观的意见是极少数,因而被否决!我对负责组织的同仁颇有微词!

(八)、大井毛泽东旧居

  14时许抵达大井毛泽东旧居参观。

大井是井冈山大小五井一带最大的一个村庄,位于井冈山的腹地,四周青山环绕,一派高山田园风光。

从停车场走出,十余米附近即是大井毛泽东旧居。进门处有一座个木质结构的小牌楼,树皮草根盖的房顶,正中书有“毛泽东同志旧居”几个金色大字,仍是舒同的书法。左右各有一间黄色墙壁的小值班室。

从牌楼前行,却是毛泽东旧居的背面,周围稻浪飘香,树木成荫。自然这都是后来重建时规划的。

大井毛泽东故居正面

大井毛泽东故居好似一个村落,数栋房屋并排座落,右边是毛泽东、何长工、宛希先与王佐等人的住宅,为黛瓦白墙的两层楼房。

毛泽东故居房屋结构很特别,房屋里建有天井,用屋顶的天井采光,厅中石子边上留有水沟。毛泽东当时即在天井边上的房间办公、住宿,何长工、王佐与毛泽东比邻而居

大井毛泽东旧居

毛泽东房间里面的设施极为简单朴素,一床一桌一椅,如些而已,别无长物。其他领导人的房间也一样,足见当时创业之艰。

房间物品自然都不是原物,是按当年结构复制的。据说毛泽东故居中厅的丁字残墙,屋后的两株常青树、屋前空地批阅文件和读书时经常坐的“读书石”,是硕果仅存的三件遗物。

我拿着从黄洋界购买的《井冈山双雄》一书,在“读书石”上POSE一番,算是有了到此一游的证据。照相虽是摆拍,但我与毛泽东却有同好,读书一直是我最大的嗜好,并非装模作样。因此,在伟人留下印记的“读书石”上棒读留影,还真没辜负伟人和石头的共同期望。

读书石

192812月中旬,彭德怀、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来到大井后,在此屋的西厢居住,指挥第三次反“会剿”战斗。

大井朱德、陈毅旧居

大井朱德、陈毅同志旧居与毛泽东、彭德怀同志旧居仅隔十余米。这些房间却为黛瓦黄墙,只有正厅为两层,朱德、陈毅的旧居分列左右。19285月以后,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从茅坪迁上井冈山后,红四军军部即设这里。

1440许参观完毕。

行程中原有杜鹃山之行,井冈山到处都有“井冈之美,美在杜鹃山”之广告。但地接导游实在滑头,团队中又有许多偷懒之人,特别是曾到过井冈山的一二位同仁,“不去不去”叫得最凶,一味迎合导游耍滑头的心态,结果将杜鹃山之行又取消了。

15时许即回到宾馆睡觉,让大把大把美好时光虚掷在臭哄哄的被窝里,简直就是对井冈山这个天然氧吧的莫大侮辱!是对井冈山这个风景如画的红色圣地的严重践踏!

我想去杜鹃山还有另一个原因,翻寻四十年前的烙在脑海中的记忆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在全中国精神食粮最为匮乏的时代,所谓“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”,其中就有《杜鹃山》,并拍成了彩色电影。电影就是在井冈山的杜鹃山风景区实地拍摄的。近四十年过去了,我仍记得剧中的主要人物党代表柯湘、农民自卫队队长雷刚、叛徒温其久的名字,至于那曲折生动的剧情,韵味浓郁的唱腔,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台词,现在听来,仍有滋有味。

今日有机会零距离与杜鹃山接触,去看看那个永远没有男朋友的党代表柯湘是否安然无恙;去找寻她那双绣花屐齿印苍苔之痕迹;去小扣她久住之柴扉能否开;去采摘一枝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出墙杜鹃,应当惬意无比

很可惜,竟然未能成行,留下诸多遗憾。所谓“不去杜鹃山,枉来井冈山”,委实如此!当然,福祸相依,这也可能会给我留下一个重上井冈山的藉口吧!

17时许醒,窗外大雨。直到19时用完晚餐时,毛毛细雨仍下个不停。

晚餐在茨坪附近之农家用餐。斯时,偷懒的同仁沾沾自喜,认为不去杜鹃山是英明决策,否则可能被淋为落汤鸡。须知杜鹃山之美,全在那雨后呈现的云山雾海!错过如此眼福,何英明之有?

饭后与同仁在茨坪步行街观景、散步、购物,21时许回到宾馆。

看书至23时许即睡。

 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@ www.mmlds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国民主同盟娄底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

网站备案号:湘ICP备14007698号-1 

 协调电话:0738-8212269

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